夜读|大朵:槐花小记

  • 发布时间 2024-08-18 22:52
  • 来源 东方网
  • 阅读量:16255   

街上车来车往,雨伴槐花,簌簌落下,竟然有一股苍茫之气,动人心魄。

写小记,如拾落花,读日记类的书也是这感觉。近日读朱自清先生的首次日记,却多了一份沉重,或许是与心不隔的缘故。

朱自清的首次日记从1924年7月28日开始记到11月30日。那时朱自清已去宁波省立四中任教,同时又去上虞春晖中学兼课,家眷留在温州,暑期仍回温州,暑假里开始写日记。9月间,苏浙战争爆发,温州也不安宁,才把家眷迁往春晖中学。

在朱自清的首次日记里,可以看到他在温州、宁波两地任教的生活、交友、创作、读书及思想情感。日记中频繁出现借钱、还钱,甚至典当衣物的记录,朱自清一家生活的窘迫一览无遗。日记中不多的关于饮食的记录,对于朱自清那无法随心所欲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而长时间瘪瘪的胃囊来说别具深意,值得一说。

——8月16日,朱自清晚上应邀到徐奎家吃饭,“吃酥面萝卜丝饼,甚佳。”酥面萝卜丝饼,是一种油煎的面饼,馅料有萝卜丝,也有咸菜,加入小虾皮,温州人现在还喜欢吃。

8月20日写道:“遇功一,购蛋糕及小面包,而没有开花馒头,甚怅!因日来颇思当年在唐大家吃油炸‘京江脐’蘸鸡汤风味也。”

作家陈武先生研究朱自清多年,日前,我在辽宁丹东遇到陈武。他说,京江脐是江苏的一道面食小吃,手工制成,正面突起的六个小尖角,有点像猫或虎的爪子,上海人也叫老虎爪子,常州人叫马脚爪子,用炉子烤出来,焦黄,吃起来外脆内软,特别香。

看来温州的开花馒头虽不是京江脐,但形状有点像,可以解朱自清的乡愁,但连替代品的开花馒头也没有买到了。温州有一样面食小吃叫马蹄松,也是烤出来的,似乎更像京江脐,是朱自清没见过,还是那时候没有这种面食小吃呢?

再看8月22日的日记,朱自清跟吴冷江借钱不成,又接受吴冷江的邀请,到他家吃晚饭,日记写道:“晚到吴家,吃杏仁豆腐,以洋菜糜和杏仁露凝成,再加杏仁露汤,味甚美。又进双弓米,小菜四色:咸蛋,绿笋,菜烘,鲫鱼,均可口——后两色尤佳。”

“杏仁豆腐”,应是杏仁磨成浆后凝固而成,是夏日消暑的小甜品。那“四色小菜”,是典型的温州夏日平常人家的小菜,尤其是“菜烘”,一种腌制的芥菜梗,清水浸泡稀释盐分后,用菜油翻炒,入口清味,下饭或配粥皆是上品,温州人现在还是好此味。

8月26日的日记写道:“晚阅卷,至十二时,吃绿豆稀饭,加微糖,风味甚佳。”这绿豆稀饭,太家常了。

再看11月9日的日记,写道:“伍敏行来,将书箱、皮袍等带来,甚感激他,从此对温州无甚系念了。皮袍相别一冬,重见殊有亲密之感。”接着又记:“伍君带来青柑,得饱啖,味甚美,亦不觉其苦也。”

伍敏行带来寄存在温州的书箱,以及从典当铺里赎回的皮袍,还带来了青柑。这青柑,应是温州的瓯柑。11月,瓯柑刚下枝头,酸且苦味甚浓,得储藏到农历年底,苦味退去甜味出来,才是最佳的品尝期。朱自清等不及就吃了,现实比青柑更苦吧。

还要提一下11月16日这天,朱自清中午先在白马湖家中请客喝酒,在座有“丏尊、绶青、淑琴、敏行、天縻诸人,菜难为继”。晚上又到章家吃酒,写道:“开席而坐。‘新客’坐正中一桌,头菜特丰,馀菜器具亦较好,我觉频无谓。晚归,虽有月色,而冷极,只肠胃不舒。”这里所记的“肠胃不舒”,是朱自清日记和书信中第一次写到关于胃病的事,应是与一天两次喝酒有关。也许正是这时候,胃病开始侵袭朱自清的身体。

这一年朱自清才26岁。在他与温州学生的一张合影中,他比三个学生还矮一个头,脸圆圆的,稚气未脱,神情却宁静。生活如此窘迫,朱自清仍不停地读书、著文,写下诸多文章,其中散文《绿》与《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成为现代散文的典范之作。今年恰是《绿》问世100周年,作为温州人,感念之心常在。

七月间去了一趟北京,站在一棵大槐树下等车,一片浓荫,一地落花,抬头一看,牌子上写着“树龄:290年”。都说树比人长久,但文章可与树比寿,比如朱自清先生的文章。街上车来车往,雨伴槐花,簌簌落下,竟然有一股苍茫之气,动人心魄。

坐上车,往海淀走,北京大学的校门在车窗外一闪而过,又想起朱自清先生,请司机绕道去看一眼清华大学的校门,从南方到北方,在槐树盛开时,不由生出“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情绪来。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图文速览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
商务新闻网-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 RSS订阅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商务新闻网 版权所有

邮箱:jokerdeyouxiang@sina.com

备案号:皖ICP备20220152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