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泰·问政:在中国经济寻求新增长动力的关键节点,深圳与上海的发展路径能带
- 发布时间 2025-10-26 12:37
- 来源 中新网上海
- 阅读量:12467
“今年是深圳特区成立45周年,它从渔村发展为‘中国工业第一城’,靠的正是‘创新是唯一出路’这一逻辑的彻底实践。”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宪16日在“安泰·问政”第58期论坛上指出,深圳通过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垂直创新”生态,在制造业基础能力、新兴产业和民营经济等方面均位居全国前列。他将深圳与上海的发展路径归纳为“创新驱动”与“开放驱动”的互补,认为二者共同构成了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双城记”。
当天,由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承办的“安泰·问政”第58期论坛在上海交大举办。本次论坛以“下一轮繁荣:深圳和上海能够告诉大城市什么?”为主题,同期发布新书《创新无限:深圳奇迹启示录》。与会专家围绕双城模式的差异、动力与未来可能性,展开了一场关于中国城市发展方向的探讨。
论坛上,上海市宏观经济学会会长王思政提出,中国正从“大基建时代”迈入“大更新时代”,城市建设的重点应从规模扩张转向“存量提质”。他强调,未来上海的核心战略在于“投资于人”,并提出了涵盖张江科学城、临港智造城等在内的“上海方案”。
“我们不能只重视科创,而忽略文创。上海除了建设五个中心,还有一个不叫中心的中心,即建设国际的文化大都市。科创的背后是文创。科创解决效率问题,文创决定发展方向和人文魅力。”王思政说,上海在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同时,也应加快内容产业创新与相关体制改革,实现“科创文创双轮驱动”。
上海和深圳,谁更接近“中国的纽约”?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看来,随着中国经济总量未来超越美国,中国必将出现自己的“纽约”和“硅谷”。他在题为“上海和深圳,谁离纽约更近?”的演讲中分析,上海具备成为亚太枢纽的地理优势,而深圳则展现出更具“理工科气质”的创新活力。
但他也指出,与纽约相比,上海在医疗、教育、语言环境等国际化配套方面仍有差距。陆铭强调,中国制造业的升级不能仅靠理工科思维,还必须发展高水平的金融、法律、咨询等服务业,“没有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制造业很难走向高端”。
在随后的圆桌讨论中,都市圈协同发展成为焦点议题。王思政指出,上海部分郊区开放度不足,而周边地区在民营经济主导下发展意愿更强;陆铭则认为,行政区划与认知差异是长三角一体化的主要障碍,亟需改革地方政府考核机制;陈宪则重申,深圳真正的优势在于由民营经济和创新精神共同塑造的“头部企业集群”。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 “科技引领阅读,智慧点亮未来”大零号湾2025-10-26 11:44
- 港科大广州迎来第二届毕业生,首设千万元2025-10-26 11:26
- “篮”不住的人间烟火2025-10-26 10:46
- BeyondAlgorithms:Wh2025-10-26 07:49
- 共襄林木业高质量发展盛会——写在2022025-10-26 06:29
- “办事地”变“暖心家”玉门多品牌服务织2025-10-26 05:41
- 月销首破2万辆的小米YU7都卖到了哪些2025-10-26 01:50
- 全球八成音响中国造,音频产业进入AI“2025-10-26 01:02
- 南通海门:向“新”而行,科技创新筑梦江2025-10-25 21:49
- 共赴一场东莞“制造美学”之旅2025-10-25 20:27
- 
						
						
							1
							喜马拉雅副总裁王冬梅出席CDEC:AI技术赋予创 2023-07-31 14:01 
- 
						
						
							2
							 携程:暑期叠加台风季安全保障为当下服务热点 携程:暑期叠加台风季安全保障为当下服务热点2023-07-31 13:54 
- 
						
						
							3
							 聚焦关键环节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聚焦关键环节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2023-07-31 08:38 
- 
						
						
							4
							 敖然:推动数字交互引擎为数字社会发展创造更大价值 敖然:推动数字交互引擎为数字社会发展创造更大价值2023-07-28 19: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