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专家揭秘中国人群前列腺癌发病新机制成果登上国际顶刊
- 发布时间 2025-04-14 00:11
- 来源 东方网
- 阅读量:16464
东方网通讯员李珂嘉贺?、王根华、记者刘轶琳4月13日报道: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任善成教授团队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显示:首次从细胞起源角度揭示了中国人群前列腺癌的独特发病机制,并破解了前列腺癌多发特定区域及术后患者出现精神症状的谜团,这一发现为前列腺癌早期预警和精准治疗提供了新方向。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在线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遗传学》(影响因子31.7)上。

前列腺癌是全球男性第二大癌症,但东西方人群的发病机制存在显著差异。欧美患者80%的病例与特定基因突变相关,而中国患者中这类突变仅占10%,且多数缺乏明确驱动基因。任善成团队通过高精度空间转录组技术,首次明确中国患者前列腺癌可能起源于两种特殊细胞——“type2管腔细胞”和“SFTPA2+管腔细胞”。这两种细胞在外周带特异性富集,从分子层面解释了为何70%的前列腺癌发生于此,为针对区域特性的精准治疗奠定基础。
研究进一步揭示,未癌变的上述两类细胞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多,且细胞内基因突变和克隆扩增可能是癌变的关键诱因。这一结论阐明了前列腺衰老与癌症的关联,为早期筛查和干预提供了重要靶点。数据显示,中国前列腺癌发病率近十年飙升86%,2022年新发病例达13.42万例,研究结果对老龄化社会防控该病意义重大。
团队临床观察发现,前列腺癌术后患者常出现焦虑、失眠等症状,但原因不明。研究首次在前列腺移行带、中央带探明一类特殊成纤维细胞,其分泌的活性物质与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共存,并与免疫细胞形成潜在“神经调控网络”。这提示前列腺可能存在一种此前未知的、具有部分神经内分泌功能的特殊结构,为术后精神症状的机制研究和干预提供了新思路。
任善成教授表示,该研究不仅填补了中国人群前列腺癌起源机制的空白,未来还将推动针对高危区域、高危人群的精准防治策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包括该长征医院张晶副教授、阴雷副教授等。
研究获三名国际评审专家高度评价,认为其“为理解前列腺癌种族差异提供了里程碑式证据”。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 一周200余家次披露!深市回购增持浪潮2025-04-13 23:27
- “粤”上新台阶|关税数字“特”离谱“外2025-04-13 22:54
- 万亿级新赛道!总部产业基地落地科技岛2025-04-13 22:20
- 这里化身为“文化安全课堂”,浦东新区举2025-04-13 20:02
- 奔跑,让世界听见咸宁的心跳——20252025-04-13 19:14
- 广东街坊:强对流天气要来了,做好防御“2025-04-13 17:55
- 挖掘“冷资源”打造“热产业”2025-04-13 17:15
- 4月13日起,济宁城际公交3条线路恢复2025-04-13 15:53
- 海力士HBM,重大调整2025-04-13 15:01
- 主力暗中吸筹?5股筹码集中度飙升超202025-04-13 14:26
-
1
喜马拉雅副总裁王冬梅出席CDEC:AI技术赋予创
2023-07-31 14:01
-
2
携程:暑期叠加台风季安全保障为当下服务热点
2023-07-31 13:54
-
3
聚焦关键环节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2023-07-31 08:38
-
4
敖然:推动数字交互引擎为数字社会发展创造更大价值
2023-07-28 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