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时刻!首次超过

  • 发布时间 2024-11-04 00:36
  • 来源 证券之星
  • 阅读量:15836   

被动基金持有A股市值达3.16万亿元,首超主动基金

历史性时刻!首次超过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陆慧婧 随着股票ETF等指数型基金大发展,公募基金的市场结构也发生历史性巨变。 在宽基ETF获“国家队”大举增持、监管为ETF发展按下“加速键”、ETF工具属性受青睐等背景下,以ETF为代表的被动指数型基金规模快速增长,持有A股总市值持续走高,并在今年三季末首度超越主动基金。 业内人士表示,在监管支持、市场有效性提升、投资者偏好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动下,被动投资正在成为市场主流,并有望延续这一趋势。同时,主动基金和被动基金有望呈现出共同成长的发展格局。 被动基金首超主动基金 持有A股市值达3.16万亿元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被动指数型基金持有A股市值达3.16万亿元,首次超过同期主动权益类基金2.89万亿元的总市值,迎来历史性时刻。 谈及这一现象,平安基金指数投资中心负责人钱晶分析,一是因为多只宽基ETF获“国家队”为首的中长期资金大举增持;二是监管政策的支持,“新国九条”等政策为ETF发展按下了“加速键”;三是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倾向于选择成本低廉、透明度高、风险分散的指数投资,推动被动基金的需求增加;四是随着市场效率提高,市场信息和研究的普及,投资者越发认可“市场有效性”,逐渐偏向于不依赖基金经理选股能力的被动投资。 博时创业板ETF基金经理尹浩也认为,本轮被动指数基金规模增长主要原因在于市场风险偏好上升,投资者通过ETF参与市场。在他看来,股票ETF具有良好的工具性特征,投资者倾向于在市场底部位置用ETF进行布局,以期待在反弹中赚取较高的贝塔收益。 泰康基金量化投资部负责人、基金经理魏军也表示,被动指数型基金持有市值超过主动权益类基金对于市场各方都是较好趋势,反映出投资者对于股市参与度持续提升,全行业投资者教育工作取得良好成果。 从海外市场发展经验来看,富国中证A500ETF基金经理苏华清补充道,近10年美国市场主动管理型基金资金持续净流出,被动型基金持续获得资金净流入,从2014年到2023年年底,资金转换达2.5万亿美元。 “这一流向趋势在最近几年仍在进一步加速,截至去年年底,美国市场被动投资产品的市场份额已超过50%。这反映出美国投资者对低成本、高透明的被动投资策略偏好逐渐提升,以及对主动管理能力持续创造超额收益的信心下降。”苏华清称。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市场有效性进一步提升,被动投资理念日益受认可,叠加政策扶持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这些趋势有望共同推动被动投资进一步发展。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代景霞认为,随着越来越多投资者对被动投资的认可、市场成熟度不断提升,被动基金在持股市值上超越主动基金的趋势有望持续。投资者对被动投资的认可、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金融科技的进步都将推动这一趋势继续发展。 相较于发达市场,尹浩认为当前被动基金的持仓市值占全市场总市值仍偏低,被动产品未来的规模增长或仍会持续,主被动基金有望呈现出共同成长的发展格局。 提升市场定价效率 指数成份股更易获得流动性支持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被动型基金在A股话语权的提升,将对资本市场生态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是对指数成份股定价方面的影响,代景霞表示,由于被动型基金主要投资于指数成份股,随着被动型基金持股市值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股票市场整体的流动性,有助于市场更有效地进行价值发现,从而降低市场的非理性波动。同时,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主动管理基金将面临更大的业绩压力,基金经理需要不断打磨和精进自己的投资能力和投资策略,持续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超额收益,才能在投资长跑当中胜出,以吸引投资者。 但她也强调,由于目前公募基金在A股市场的话语权仍然相对较小,主被动基金结构的变化对A股市场的影响也相对有限。 盈米基金研究院量化研究员王誉蓉也预计,被动型基金的发展未来可能更多地影响个股定价。 “未来个股想要获得二级市场资金,会更希望进入指数成份股,指数的编制方法即成份股的入选条件可能会成为上市公司考虑的一部分。而指数的编制大多以市值作为筛选或加权条件,未来龙头或细分龙头更容易得到二级市场资金支持,且在兼并重组的热潮下,各领域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钱晶强调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被动型基金在A股市场话语权的提升将带来市场定价效率提升。指数基金集中持股的现象,将增加市场对某些标的股票的关注度,进而提升市场定价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被动基金持仓占比提升或使得流动性将更加集中于指数成份股,可能导致非指数成份股流动性相对下降。 排排网财富理财师曾衡伟也认为,被动型基金话语权的提升会使得市场风格发生改变,被动型基金扩容的增量资金会聚焦在大盘龙头股上,对大市值龙头股有利。 被动型基金的崛起还将影响着基金公司未来的产品布局思路。在上海证券基金评价中心分析师池云飞看来,投资者追求鲜明风格的趋势可能导致基金公司在产品线上做进一步细分,推出更多元化、更具风格特色的产品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这也要求基金公司投入更多的资源去做产品创新和相应的投研建设,比如加强量化、被动指数等方面的投入。 泰康基金魏军更是强调,以ETF为代表的被动基金,其显著特征是公开透明,全部持股以PCF清单的方式每日公布,减少了投资人与管理人之间的信息差,对净化资本市场生态、提高投资人参与度有较大帮助。从投资者获得感角度出发,被动型基金通过跟踪特定指数进行投资,其投资策略相对简单且透明,投资者可以自身根据市场行情,更清晰、便捷、快速地作出投资决策,提高财富获得感。 “随着近几年投资者更加强调资产配置的作用,市场越来越关注宽基系列指数基金,资金流入宽基指数基金,也奠定了中长期资金投资A股市场的基石。”苏华清总结道。

时隔九年股基规模再度超过混基 权益类基金风格化或加剧市场竞争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张燕北 指数型基金的大发展,也影响了整个公募权益类基金产品格局。 数据显示,时隔九年,股票型基金规模于今年三季度末再度超过混合型基金,具备鲜明市场风格、投资锐度的股票型基金,再度成为权益类基金主流。 受访人士普遍认为,指数型产品作为股票型基金的一大重要分支,未来这类基金总规模和市场占比将持续增长,这有望推动股票型基金规模进一步超越混合型基金。在权益类基金风格化的整体趋势下,基金行业竞争或将加剧。因此,完善风格产品线和寻找具有差异化优势的赛道,将成为未来基金公司发展的关键策略。 受指数基金规模攀升带动 股基规模超过混基 在指数型基金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时隔九年后,股票型基金规模在今年三季度再次超越了混合型基金,成为权益类基金的主导类型。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股票型基金的规模已达到4.27万亿元,比同期混合型基金的3.75万亿元高出0.52万亿元。这是自2015年以来,股票型基金规模首次超过混合型基金。 历史数据显示,股票型基金的规模曾经一直领先于混合型基金。截至2014年底,股票型基金总规模为1.31万亿元,而混合型基金则为0.6万亿元。但到了2015年,混合型基金规模突然增加近1万亿元,而同期股票型基金规模大幅减少,导致混合型基金规模首次超过股票型基金。 一位基金评价人士认为,这主要是因为2014年8月生效的新版《基金法》规定,股票型基金须将80%以上资产投资于股票,而之前比例是60%。因此,不少股票型基金选择转型为混合型基金,伴随着转型的完成,这一变化自2015年开始显现。“另外,行业基金推进创新,大量机构定制策略基金均以混合基金的形式设立并发行,也是混合型基金规模不断壮大的原因。”他补充道。 在随后的8年时间里,股票型基金总规模一直未能超过混合型基金。特别是在2021年底,两者之间的差距甚至超过了3万亿元,当时混合型基金规模已是股票型基金规模的两倍以上。而这一局面,于今年三季度发生扭转。 对此,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代景霞表示,股票型基金规模的大幅提升也主要是受益于最近几年指数基金规模大幅上涨。监管的大力支持,主动权益基金整体跑输指数,以及指数基金风格稳定、持仓透明、费用低廉、交易便捷等优势,均促使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倾向于投资指数基金。 在多位受访专业人士看来,这一变化反映的核心仍是主被动基金规模的变化,而这才是值得关注的趋势。 “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均是公募基金的重要产品形式,本身并不具备趋势。”泰康基金量化投资部负责人、基金经理魏军指出,“我们所关注的趋势,更多是从主动被动角度出发,即股票基金从原来以主动产品为主,到如今更多以被动产品为主”。 魏军表示,以近来推出的中证A500指数为例,除了ETF产品外,还同时获批了ETF联接基金、场外指数基金、指数增强基金等多种类型指数基金,在银行端、互联网端均受到了投资者的广泛认可,显示出市场对于指数投资的认可度持续提升。 被动浪潮或将延续 被动浪潮之下,整个公募行业生态都将受到深远影响。 代景霞判断,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对被动投资的认可以及市场成熟度的不断提升,股票基金规模超过混合基金的趋势可能会持续。 北京一位公募人士也表示,这一趋势大概率会延续。“一方面,被动投资势不可挡,股票型指数基金是目前规模增速最快的公募品类,这将持续推高股票基金整体规模。除ETF外,场外基金目前也吸引了多家基金公司布局,部分产品规模增长很快。”他说,“另一方面,混合型基金由于风格不是很鲜明,也少有创新之处,规模增量非常有限,尤其在震荡市中,新发和存量产品销售都比较艰难。” 谈及对这一趋势的看法,盈米基金研究院量化研究员王誉蓉进一步表示,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中散户依然有很大权重,市场风格鲜明、投资锐度高的股基弹性更大,更适合做波段操作,也就更吸引散户的注意力。 在她看来,未来锐度高、细分赛道的ETF是有存在价值的,因为主动基金大多不会全仓某一细分赛道,且细分赛道中个股数量越少相关性越高则选股的必要性越低,这类基金就成为投资者便捷的交易或配置工具。 加大被动产品布局 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基金行业将调整业务发展战略,继续加大被动产品的布局和创新,以应对指数投资的大浪潮。 “随着未来主动权益基金的关注重点逐渐从行业赛道化时期的收益弹性向波动控制转移,基金公司一方面应加强风格策略类产品布局,契合新周期的投资者需求。另一方面为提升相对指数基金的费率优势,通过浮动费率机制减少投资者持有成本,并在未来监管放开的前提下逐步探索发行主动ETF。”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上述人士还强调,基金公司要在具体的产品管理中优化当前的业绩比较基准、投资模式和投资风格,实现长期稳健的业绩。 对此,泰康基金魏军则认为,百花齐放才是公募基金行业良性发展的体现。尤其是在市场容量越来越大、上市公司越来越多的市场环境下,风格化是一种为投资者负责的态度。产品风格明晰,有助于减少信息差,方便投资者辨别,从而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产品。 排排网财富理财师曾衡伟表示,目前趋势之下,一方面会促使基金公司更加注重风格化产品的开发和市场定位。另一方面,也可能加剧市场竞争,基金公司需要通过差异化和专业化来吸引投资者。 “未来基金公司更多从全面型发展和特色型发展两方面考虑,对于指数大厂,可以关注当前市场尚未布局的板块,而对于后发者,可以从更特色的角度出发来获取市场规模。”王誉蓉说。

勤修内功 践行高质量发展“路线图”

中国基金报记者 曹雯璟 中国公募基金行业经历26年来蓬勃发展,相关制度不断完善,市场容量也在快速增长。一方面,股票型ETF总规模首次突破3万亿元关口,指数型基金产品迎来高光时刻。另一方面,主动权益类基金发展面临挑战和机遇。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即使在被动指数基金的高光时刻,主动权益类基金也有其独特的价值。从中长期维度看,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会催生更丰富的权益投资机会。宏观经济结构与发展的驱动力等正在发生变化,这为未来的权益投资以及公募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突破口。 主动权益基金发展挑战和机遇并存 近年来,指数基金发展迅猛,无论是场外指数基金还是场内ETF,除了机构资金大举买入外,也被很多中小投资人所青睐。与此同时,主动权益类基金的优胜劣汰序幕拉开,不少产品面临业绩和规模的双重考验。 晨星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代景霞认为,最近三年主动权益类基金发展遭遇较大挑战:一是业绩压力,受股票市场行情的影响,主动权益类基金在过去几年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相比之前有所降低,导致投资者对其信心有所下降。 二是在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也有所降低,从而减少了对主动权益类基金的投资。三是在政策引导以及股票市场波动性增加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对低成本、透明度高的被动基金的偏好增加,也进一步导致主动权益类基金资金流入受到影响,导致其市场份额下降。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优秀的选股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变得更加重要。 排排网财富理财师曾衡伟坦言,业绩难以持续向好,导致投资者信心下滑,资金净流出。再加上市场风格的变化和市场效率的提升,单纯依靠Alpha因子已经很难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主动权益类基金近三年的确面临不少困境。 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分析,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核心增量消失,赛道化行情难以继续,主动基金的投资运作面临很大挑战,叠加近几年行情持续震荡调整、注册制下上市公司数量增多、行业轮动速度过快等诸多因素,主动权益投资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加大,整体表现不如预期,进而引发投资者用脚投票。 也有观点认为,主动基金并不存在所谓的发展困境,只是环境使然。在泰康基金量化投资部负责人、基金经理魏军看来,由于近三年权益市场整体收益不佳,导致权益基金整体业绩都受到影响。事实上,指数基金的收益同样不很理想,只是区别在于,主动基金的收益主要取决于基金管理人的投资管理水平,一旦出现收益不佳的情况,可能规模会受到较大影响;而指数基金的投资者可以通过补仓、加仓调整投资理财的总体收益水平,反而可能会出现规模与基金跟踪指数走向成反向的现象。 被动指数基金迎来高光时刻,但不会掩盖主动权益类基金独特的价值。 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认为,选择主动权益基金的意义并非为了短期冲刺,更多是为了跟时间做朋友。同时主动管理基金本质上还是一种投资工具,更多需考虑的是如何利用好这一工具。此外,从中长期维度看,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会催生更丰富的权益投资机会。宏观经济结构与发展的驱动力等都在发生变化,这也为未来权益投资提供了突破口。 排排网财富理财师曾衡伟指出,它们能提供专业的资产管理服务,通过深入研究和选股,为投资者创造超额收益。同时,在市场风格变化中,主动权益类基金也具有灵活性,能根据市场情况调整投资策略。 多维度修炼“内功” 在经过行业初期波澜壮阔的高速发展后,站在新起点,如何践行高质量发展“路线图”,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成为当下亟待整个公募基金行业思考的重要问题。 对于基金管理人与基金经理来说,恪守投资纪律、提升投研能力是修炼内功的核心。魏军坦言,在过去三年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许多主动型产品基金经理由于承受较大压力,投资风格出现了偏离,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判断,从而动摇对基金的信任。他认为,唯有严守投资纪律、提升投资研究水平、提高投资稳定性,方能提升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市场竞争力、保护投资者利益、推动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中心分析师池云飞也提出,基金公司要加强信息披露,及时、全面地将产品最新的投资策略和投资风格有效传递给市场。同时,应该加强产品线管理,避免产品风格漂移给市场带来的困扰与疑惑。 也有人建议可以适当参考借鉴海外成功经验,从多个维度出发来推动主动权益基金长期健康发展。 “从美国经验看,为应对指数化冲击,美国主动权益基金在单品和布局两个层面采取了应对策略。单品层面,一是降低运营费用,改善成本劣势;二是转型主动ETF,提高透明度并降低持有成本;三是降低主动管理程度,管理风格从追求弹性向稳健收益转变。行业层面,业绩基准集中化趋势凸显,同时风格策略类产品成为主流。”北京一位大型基金公司相关人士谈道。 上述人士指出,聚焦国内,主动管理基金需要加强自身核心投研能力建设,展示其能够持续创造超额收益的能力,以区别于被动管理基金。另一方面,坚持守正创新,寻求更多的产品和业务创新机会。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和投资者需求的多样化,主动管理基金也需要不断创新和调整投资策略,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投资需求。 加强与投资者沟通交流也是公募行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代景霞建议,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应该积极地向投资者阐述自身投资策略的特点和优势。另外,考虑到国内投资者目前投资期限相对较短而且容易受到短期市场环境的影响,基金公司应向投资者普及风险管理和长期投资的重要性,帮助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并作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编辑:小茉 审核:木鱼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图文速览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
商务新闻网-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 RSS订阅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商务新闻网 版权所有

邮箱:jokerdeyouxiang@sina.com

备案号:皖ICP备2022015281号